首页>新闻资讯>新闻>2003

中国美术馆建馆40周年暨改造装修工程竣工重新开馆揭幕仪式举行

来源:中国美术馆 时间:2003.07.23

    2003年7月23日上午10:30分,“中国美术馆建馆40周年暨改造装修工程竣工重新开馆揭幕仪式”在主楼中厅举行。全国政协副主席张怀西、文化部部长孙家正、副部长陈晓光、赵维绥、郑欣淼、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靳尚谊、美协顾问华君武先生等出席了开幕仪式。北京市领导以及文化界、美术界、建筑界、新闻界等来宾近500人到会祝贺。日本日中友协会馆、德国路德维希基金会等外国嘉宾也专程来华出席开幕式。
    杨力舟馆长在致词中回顾了中国美术馆改造装修工程的始末并对美术馆今后的发展远景作出了阐述。他说,作为国家美术馆,今后的任务不仅依然是收藏、展览、研究与审美教育,而且还要广泛开展国际、国内、馆际间的交流,引进外国优秀美术作品,组织临时性的高层次、高水平展览,并与各界联手接纳国际、国内的各类美术展览,在国家文艺发展重大战略规划指引下,促使中国当代美术的创作繁荣和民间美术的振兴,使中国美术馆成为国内外美术交流和美术馆间交流的枢纽。
    杨力舟馆长表示,我们一定要用“三个代表”思想作指导,进一步明确国家美术馆不同阶段的定位与任务,从实际出发,深入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强馆之路。宏伟目标的实现还要靠国家对公益事业的经费支持,同时我们自己还必须挖掘文化产业的潜力,筹集资金,加大经营创新、管理创新和人才引进力度,吸纳社会精英的参与与咨询,完善后勤保障,切实推进各项基础工程,构筑业务水准升华的可靠保证。
    为了配合重新开馆,美术馆将隆重推出5个藏品陈列常设展,1个大型展览。“百年美术--中国美术馆馆藏精品陈列”,以144位老一辈名家155幅馆藏精品,将中国20世纪的美术发展脉络分四个部分展现给观众,它们是:“古今转换与过渡(1900-1930)”;“忧患与奋争(1930-1949)”;“新中国之美术(1949-1978)”;“改革、开放、拓展(1978-2000)”。展览从国画、油画、版画、雕塑藏品中选择了不同题材,各种风格流派,多种表现手法的美术佳作汇成五彩斑斓的历史状貌,并附加20世纪大事记和百位名家的照片与简介,使观众从历史的角度认识中国美术百年来的光辉成就和杰出的创造者,给人以时代的震撼与艺术审美的冲击力。同时陈列的还有“中国美术馆藏民间剪纸陈列”、“中国美术馆藏无锡彩塑陈列”、“刘开渠捐赠作品陈列”、“中国美术馆藏德国路德维希夫妇捐赠国际艺术品陈列”。
    大型主题展――“开放的时代”,打破了美术展览以 “国、油、版、雕、连、年、宣……”等形式技法因素划分的惯例,试图从作品的表现思想、感情倾向和艺术追求将参展作品通过五主题展开。它们是:一,现实·人生;二,记忆·幻想;三,心境·自然;四,传承·演进;五,试验·探索。值得一提的是,美术馆首次聘请馆内外著名专家组成策展委员会,并邀请20世纪40年代以后出生,80年代开始进入创作盛期的美术家参加展出。展览共征集了127位美术家有影响的近400件作品,包括历届全国性展览中的部分得奖作品。参展的部分作品为本馆藏品。为了使展出的作品体现新时期的时代特点,又考虑在艺术上的开创性和学术上的代表性,策展委员会提议,除了国画、油画、版画和雕塑等传统类型外,还征集部分“新媒体”作品,如装置、影像等,以反映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美术发展的丰富多元的崭新面貌。
    与此同时,一个主题为“社会转型与美术演进--纪念中国美术馆建馆40周年学术研讨会” 也将于2003年7月23日至25日在修葺一新的中国美术馆七楼学术报告厅举行。届时将有来自文化部、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央美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中国画研究院、北京画院、北京大学、人民美术出版社、中国美术馆以及上海、广东、广西、江苏、浙江、四川、重庆、深圳等地的美术理论家与美术馆馆长汇聚一堂,对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的中国美术进行广泛与深入的探讨与研究。